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综合新闻

在青年学子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来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4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强化“大党建”理念,构筑“大思政”格局——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价值引领、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思想铸魂作用,积极探索一流大学党建引领思政工作新模式、新方案,构建全校一盘棋、全员参与的“大思政”格局,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讲好“爱国荣校”故事,将价值引领融入育人体系

“1925年年底,交通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中共南洋大学党团支部建成,成为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之一。”前不久,一场特别的“四史”学习教育情景课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从南洋公学界碑、石磙,到辛亥革命英烈白毓崑纪念碑底座,从“与日俱进”碑、五卅英烈纪念柱、史霄雯穆汉祥烈士墓、英烈群雕,再到百年校庆里程碑,一座座凝结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风物,见证着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和不变的红色初心。

这堂“行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师生重新认识身边的历史,回溯交大师生投身民族救亡的坚定足迹,感知交大人在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历程中迈出的步伐。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为迎接建党百年打造的“红色基因挖掘工程”的一部分。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人才,主要并不是看他的智商有多高,最终要看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大小。贡献大就是大人才,贡献小就是小人才,如果毫无贡献,恐怕再聪明也不能叫人才。实际上,最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岗位肯定就是自己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这是今年9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为本科生上的“开学第一课”。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一角,钱学森图书馆好比一座大地上的丰碑,讲述着这位人民科学家的伟业和情怀。“在青年心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兼副馆长盛懿说。传承红色基因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奋斗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主题。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写在越来越多交大学子的人生实践中。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的比例达66.44%,有近200人赴部队、国防科技单位等重点行业就业,172人赴基层就业。

师生党员齐行动,以组织建设涵养家国情怀

上海交通大学有一批党建“样板支部”,海洋工程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就是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支部所在的海洋工程科研团队是上海交通大学首批认定的科研大团队,依托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这个“硬核”党支部扎实推进支部建设工作,在思想教育、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支部书记肖龙飞告诉记者,交大人的“西迁精神”和“大海洋战略”的蓝图,是支部党员同志时常谈论的焦点。老一代交大人义无反顾、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支部每一位党员同志。如今,这个“硬核”党支部的成员承担了近20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新增工程学导论课程,形成了以海洋工程方向为特色的课程及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屡获各类科技、创业竞赛大奖。

令肖龙飞倍感自豪的是,支部党员作为主要骨干力量,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座海洋深水试验池,形成深水海洋工程试验技术体系。主持完成的“4000米级海洋工程装备水动力学试验能力建设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海洋平台安全性能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于十余项大型海上工程实测,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师生党员行动起来。航空航天学院学生党支部与中国商飞试飞工程中心开展“共行计划”项目,引导学生党员早立志、立大志,投身航空航天事业。化学化工学院党委支持本科生联合党支部与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建立党建结对共建项目,联合组织交大西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学校每年支持60个学生党支部与基层单位和重点行业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通过联合党日、挂职锻炼、走访调研等形式,引导学生党员在深入基层、深入行业中培养学术志趣,涵养家国情怀。

全员参与,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

“我的课堂不仅是三尺讲台,也是我们的水污染治理现场。”孔海南如是说。今年9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颁发了校级最高荣誉“教书育人奖”“科研成果奖”和“管理服务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获得教书育人奖一等奖。十几年扎根云南治理洱海水污染,孔海南把团队和学生带到洱海水环境治理现场,带领学生扎扎实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