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综合新闻

敢于创新 善于创新 航空工业特飞所水动力研究中

来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3

\t????航空工业特飞所水动力研究中心拥有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拥有湖北省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张家旭创新工作室”,拥有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t????大量的型号、课题验证任务在这里完成;一个个全国“第一”、行业“首次”和无数的创新成果、专利在这里诞生……

\t????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特飞所水动力研究中心,创新的故事可谓层出不穷。今天,咱们先不说大型创新成果背后的故事,单来说几个发生在这里的“小改小革”故事,因为,“小改小革”不但是创新,更是这里的“平常事”。

\t????

\t????某飞机水上迫降实验任务摆在了测试组面前。水上迫降实验影响到该型飞机的研制与适航取证进度,水动力研究中心测试组必须确保优质按期为飞机研制提供可信的实验数据。

\t????立刻投入到工作中的测试组的同志随即意识到,这次可是真遇到了“拦路虎”,因为针对客户要求与实验规范,必须解决实验中高速投放装置的设计、模型速度测量、模型装配及投放装置短距减速等一系列问题,而测试组的成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t????为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组长魏飞与几个骨干一商量,决定将这些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改小革”项目,并明确了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t????大家带着自己的项目,有的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资料,有 的到外地出差取经,有的向业内专家求教……魏飞还就各类问题定期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流,一些新的“点子”不断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就这样,难题一个个被破解, 任务顺利完成。

\t????魏飞感慨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个成功的‘小改小革'有效叠加就能成为大成果。”

\t????

\t????某直升机水上迫降实验不仅需要控制直升机模型的着水速度,还需控制模型的入水角度。在开展实验时,高工刘晓峰发现用传统的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最让人不“爽”的是实验精度也低。他心里着急却啥也没说,自己加班加点研制了一种多自由度调整固定装置,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但这个装置该装置为纯机械装置,需手动调整,对此刘晓峰仍不满意。

\t????后来,他和同事们又对该装置进行了数字化改进,最终大大提高了实验精度,并且减少了人工,降低了实验成本,受到业内专家的赞赏。

\t????“从不断改进到不断完善,这就是创新的过程。”刘晓峰这样理解“小改小革”。

\t????

\t????在AG600飞机水动力实验中,一开始实装置安装在实验拖车底部,模型实验测得的阻力、姿态与实机状态不一致,影响实机性能预报。

\t????年轻的工程师李徐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认为将实验区域前置才合理。他又通过数值计算,对实验区域前置距离进行分析,并确定在实验拖车前方约4米处,流场速度趋于稳定,为最佳前移距离。随即他提出设计一套前置式全机模型实验装置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老专家的赞同。为了不破坏实验拖车原有结构,李徐认真研究拖车结构图纸,在水池轨道上搭台架对拖车进行现场勘测,终于设计了一套近6米长的前置式全机模型实验装置,对于提升型号实验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t????“发现了问题就憋着劲儿想去解决,这是我创新的动力。”李徐如是说。

\t????

\t????在制作水动力实验飞机模型过程中,要进行飞机模型蒙皮材料(轻木片)下料工作。传统的下料方法是将轻木片铺在平木板上,先用钢板尺按照需要的宽度尺寸在轻木片划线,然后操作人员用手持式电动锯顺着画好的线条进行裁剪下料。这种下料方法存在下料口不规整且不直、下料宽度尺寸变化大、下料时速度慢、浪费材料、操作繁琐等问题。

\t????技师孙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改进,制成了一种新装置。新装置利用标准滑轨的直线性控制尺寸精度,利用滑轨滑块的快速往复运动功能提高下料速度。新装置看起来不起眼,但对轻木片材料进行下料的速度为原方法的10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