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综合新闻

省科学院广州地理所回顾河口最大浑浊带八十余

来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8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地理空间智能与大数据团队在线发表评论文章《河口最大浊度带研究综述与展望》 . 本文综合分析了河口浊带现象发现8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历程。

研究认为,河口最大浊度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河口余流、潮汐作用、沉积物沉降和启动滞后效应、咸淡水混合、絮凝、高浓度悬浮物的悬浮和泥沙的再悬浮;其中,河口环流和潮汐作用是相对宏观的水动力过程,是最大湍流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同类型河口(弱河口、慢河口、强混合河口)的形成机制反映了河口区的动态特征。相对而言,泥沙沉降和启动滞后效应、咸淡水混合、絮凝、高浓度悬浮物悬浮、泥沙再悬浮等因素相对局部和微观。主要增强泥沙的滞留、堆积和悬浮作用,体现河口地区的环境特征。此外,该研究还展望了河口最大浊度带的未来发展及其面临的新挑战,相关预研成果已在另一份草案中进行审查。

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引进项目和南大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资金。

图1不同类型河口最大浊度带形成发展机制示意图

??

图2-珠江口Landsat遥感影像及最大浊度带示意图。 (a) 2004年6月13日,汛期; (b) 2004 年 11 月 20 日,旱季时间。

附:

引文格式:王重阳、周成虎、陈水森等。河口最大的浑浊带及远景。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20, 65: 1–15;

Link:

(Remote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传感与地球信息研究部?王重阳/供稿)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 p>声明:此处转载本文旨在传达更多信息。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子邮件地址?/p>